Monday 1 December 2014

我在沙大的日子|Japanese Film Festival

記得有一天的日文課,sensei拿出Japanese Film Festival的宣傳單和我們推廣這活動,他問我們誰感興趣可以拿去看,我毫不猶豫舉手,結果全班就只有我和美琪舉手。sensei叫我們兩個share著看,還有另一份給別人看。

我們總算在JFF進行的那段期間抽出一些時間,一到Suria KK,我們立刻到電影院買票先,呀,比較好的位置都滿了。我們衝動決定連看兩部電影,Leaving on 15th spring 和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

第一部,Leaving on 15th spring

Leaving on 15th spring 十五歲離歌改編自真實故事,坐落於茫茫大海中央的南大東島並無設立高中,如果孩子們想要繼續升學只有乘船前往三百公里外的沖繩本島。15歲的夏天,島民會為民謠組合博羅蒂諾女孩舉辦告別儀式,女孩們會歌頌那首《再見》,對生養了他們的父母致謝。優奈送走了她的前輩,如今也迎來她在島上生活的最後一年。優奈的哥哥姊姊相繼離島,媽媽為了照顧他們的起居也離島,而她從小就和父親相依為命。

一曲幽幽島唄,唱盡依依不捨的離別心情,親情、友情、愛情的牽絆。小島生活的點點滴滴,宛如無法抹滅的記憶,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。

我的心情微微牽動, 離開家鄉的那份不捨,家人、朋友和愛人的羈絆,這些感覺突然湧上心頭。在電影的最後一幕,我掉淚了。

第二部,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

流言蜚語也能殺人。這一句概括了這部電影帶來的信息。某一個夜晚,任職化妝品公司的三木典子被殺害了,屍體被焚燒並被棄置在荒郊野外,顯然那兇手非常憎恨死者。由於死者美若天仙,加上任職公司以“白雪”香皂聞名,因此這案件被人們稱為『白雪公主殺人事件』。電視台記者赤星雄治平時吊兒郎當,沉醉於網絡世界,並稱自己為紅星RED_STAR,他差點被炒魷魚。為保住他的飯碗,他開始追查真相,並在網絡更新。他開始對死者的親友及同事進行調查。隨著各路小道消息、謠言在網路、電視等媒體散播,城野美姬被貼上殺人兇手的標簽受到公審。事件越滾越大,乍看樸素善良的美姬是殺人兇手還是無辜的代罪羔羊?

老實說,劇情的步調很慢,中場變得有點悶,我看到有些人離場。不過,最後的交代真是留給我很大的震撼,人性的寫實、劇情的曲折、懸疑手法的塑造,表現得很不錯,讓我和朋友們在看完電影後不斷討論。

很多人會去取消別人的名字或是做出人身攻擊,像是『城野美姬』就有『城堡裏的美麗公主』的意思,但因美姬長得較樸素,就該被取笑嗎?或許有時後是說者無意聽者有意,但我認為說話是一門藝術。一句話,可以是一把傷人得劍,也可以是一道及時得陽光,給需要的人溫暖,這是我曾讀過得一篇文章帶出的信息。母親節即將來臨,美勞老師要求全班親手做一朵康乃馨送給媽媽,並發給每個同學一張紅色的紙。發完後,老師又問了一句,『有沒有人需要不同顏色的紙?』老師沒有直接說誰需要白色的紙,因為不想沒有媽媽的同學難過。

女生之間為了利益的勾心鬥角,引起的自私和嫉妒會蒙蔽內心。而這起謀殺案的起因就是因為嫉妒心,兇手是誰,無可奉告,我希望你可以去看這部電影。

網路評論可以殺人。串穿整個電影想描述的社會現象,就是網路言論。在一件事未查明真相的情況下做出各種結論和辱罵,殊不知就是這幾句『去死吧』對無辜的人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。而真相浮現後,網友開始互相責怪,明明自己也是其中一個造謠者。電視節目為了效果,對於美姬是否是兇手,報道者居然回答『是有可能的』。人的記憶是可以自行修改的,只保留對自己無害的。這部電影中,美姬的父母就是一個例子。美姬覺得全世界的人在譴責她,雖然她的好友在默默支持她,她差點因為這些流言蜚語而自殺。


其實我曾被這樣對待過,被人譴責自己是狐狸精愛勾引男生,男生喜歡上我就是他倒霉,因為我只會辜負他人心意和傷害純情少年的心。就連當時我最信任的人也這樣說我,有時候,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那一種人。我真的很難受,我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,開始不了解自己了。所幸的是,我熬過了 ,也看清了誰才是值得我去善待的人。

2 comments:

  1. Suria Sabah GSC 的播出的场次太少了、只看了福山雅治的《Like Father Like Son》,却错过了《风起了》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對對,每一部電影才有兩場,《風起了》有比較多場次哦。我原本想看Samurai Hustle,好像很搞怪,可是時間上配合不到。
      請問你有寫關於福山雅治的《Like Father Like Son》的觀後感嗎?

      Delete

Like and Share